是否会重演1970式大通胀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021-03-15 10:30:00

近期美国实际利率急升、通胀预期进入“恐慌状态”,极度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胀攀升、高利率,不禁让人想起美国70年代的大通胀,滞胀格局下股债双杀,那么当前和70年代有何异同?是否会重演70年代的剧本?

回顾历史,财政扩张和石油危机双重催化是20世纪70年代大通胀的成因。肯尼迪时期扩张型财政政策、尼克松时期价格管制后报复性反弹、两次石油危机激化,70年代末美国通胀进入13.3%恶性区间。美联储疯狂加息将联邦储备利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20%,虽然通胀得以控制,但高利率冲击下经济陷入滞涨,金融市场股债双杀。

为何美联储会在当时疯狂加息?一方面,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坚定认为,真正的风险来自于不断上升的通胀而非通缩,稳定物价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利率,因此加息政策没有任何回转余地。另一方面,彼时美联储货币中介目标盯住货币数量,高通胀条件下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严重背离,使得以联邦基金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并不现实,为了重建政府信任,政策的重心全部放在控制恶性通胀上。

落脚当下,目前的高通胀与70年代虽有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相同之处在于,当前也是由强财政刺激和供给短缺导致的高能源价格共同推高的通胀。不同之处在于:①页岩油重塑了全球原油供需格局,2014年后美国已经基本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很难再发生70年代的“供给冲击”。②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时候基本过去,随着后续全球PMI陆续见顶,需求端因素减弱后,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而供给端随着产油国陆续退出减产协议,油价上涨的趋势也大概率会就此止住。③美国实行平均通胀目标制,为后续货币政策打开空间,避免通胀起来后仍受到过去“既往不咎”思路的约束而不得不加息,因此美联储也不太可能重蹈70年代的覆辙。

通胀风险不可证伪,全球资产面临重估。随着疫苗接种加快、经济复苏加速、流动性预期拐点确认的三重共振,全球通胀将不可避免成为未来两年最大的风险,低通胀和低通胀预期的趋势可能被逆转,也因此中长期全球政策转向和利率上行的确定性较高。考虑到本轮复苏利率起步低,美债年初从1%到2%已经是跨越式上升,年内阶段性破2%亦有可能。过高、过快的利率是资产泡沫的天敌,全球大类资产面临重估。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固收:是否会重演1970式大通胀》,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